简历上传

有关职业瓶颈问题的讨论

2020-08-03 13:36:25

周末从人才数据库中筛选出2012-2015年第一次建立联系的候选人信息,快速回顾了部分长期保持联系的候选人职业发展轨迹及待遇变化,发现以下现象:

  • 传统封闭行业内多数人无论在原公司还是新公司,职位没有明显变化,做着同样的事情,而薪资已经触及行业内同职能岗位的上限。
  • 有些几年前就说只考虑带团队或者更大职责范畴的候选人在公司并未获得升职,跳槽后依然没有如愿。
  • 部分曾经在公司顺风顺水的候选人当时说什么机会都不考虑的,后面找工作时与几年前就可以接触的职位并无实质差别。
  • 部分40岁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从活跃的人才市场消失,有的主动创业,有的被动创业。在原组织架构中,距离那些职位仅一步之遥的人并没有继任。相反,接替者是产业链上下游甚至其他行业的管理人员。

结合以上现象,通过此贴和大家交流下有关职业瓶颈的问题(佛系员工或家里有矿的可以跳过)。讨论此话题的前提是,虽然职位和待遇有高低之分,但是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每次和候选人沟通,我都会问他对下一份工作的期望是怎样的,多数人回答说“我现在不带人,希望看带团队的职位”,“我现在是经理,还看经理的职位没什么意思”等诸如此类的话。经过细聊后,我发现3个常见问题:

  • 候选人不了解什么岗位适合自己,或者除了管理团队之外,还有什么适合自己的选择路径。我遇到过技术非常扎实的科学家和很有亲和力的技术型销售,在专业技能层面优势明显,但是性格、沟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能力、向上管理能力、战略思维等与团队管理岗位要求还有差距。

我大致将以上因素归类为两类:难以改变的(如性格和价值观)与可以训练的(如沟通、思维和行为方式)。如果前者占主导原因,我们可以通过职能转型拓宽专业技能边界,比如研发向应用或产品市场延伸,销售向业务开发延伸,这个过程也是改变思维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当你可以整合产业链资源、主导新产品技术商业化、挖掘出适合公司业务的利润增长点时,你的视野、思维和对公司的价值自然水涨船高。这就是为什么公司愿意花百万年薪招一个不带人的BD或者市场经理;如果你自身是有团队管理潜质,主导原因在后者,除了转变职能外,你可能还要评估下,是否目前公司的文化和机制限制了你的成长。软性技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会受限于环境因素,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人可能从未察觉到已经存在的隐形问题,或者不知道自己和他的目标职位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2)  候选人忽视了提升“半步”的重要性。试问职场里能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持续三年一晋升呢?当你在公司长期停滞不前,而市场上也未有可以让你上一个台阶的升职机会,你该怎么做?在总体求职人数多于岗位需求的就业环境下,雇主通常只考虑已经达到或接近所招岗位要求的人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碰到如下选择:a). 同级别职称,薪资增长略低于市场平均跳槽涨幅;b). 职称降低,薪资合理增长;c). 职称提高,薪资增长低于市场平均跳槽涨幅;d). 带团队变成不带团队,薪资合理增长。有人会说,那我还不如再等等。从结果来看,不少人这一等就是几年,甚至尚未等到。但国内职场残酷的地方在于职业发展是建立在时间轴上的,除非你是老板,否则很难跳出这个规则。面对提升“半步”的机会,建议思考以下问题:

  • 和理想职位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 是否可以从中获得最急需的技能?
  • 再下一次换工作时,是否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如果你可以在新的平台经过2-3年的努力实现再进半步的目标,届时的回报将远高于在原公司停滞不前;即使2-3年后,职位依然没有达到预期,但你也获得了更加贴近目标岗位所需的技能或者视野,加上薪资适当的提升,再去关注外部的晋升机会成功率会更高。适当的职业过渡在职业规划中是有必要的,且宜早不宜晚。

3)  顺境中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略职业规划和潜在的职业发展风险。很多时候我问候选人为什么不考虑这个职位,得到的回答只是“我现在没什么不好的,老板也不错,什么机会都不看”。很多人依然认为只有在公司混不下去的时候才是应该跳槽的时候,这个逻辑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这个顺境是如何来的且能维持多久。我们不妨想一想:

  • 目前这个顺境是因为行业大势很好还是因为你老板照顾?
  • 如果某一天行情不好或者公司组织架构调整,这个顺境还能延续吗?
  • 与公司内或者同行内其他做同样事情的人相比,你的优势在哪里?
  • 除了顺意之外,你真的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吗?
  • 当你离开现在公司时,有哪些是属于你自己的可以说服其他雇主的实料?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对于商务职能岗位,许多行业内领先的公司招聘时不限行业经验,但严格程度类似于从批量应届生中筛选管理培训生。有些人一听换行业,立马摇头说会浪费之前积累的人脉资源;有些已经在本行业遇到瓶颈的人尝试后,却发现达不到岗位要求。越是身处传统封闭行业,越是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的内核竞争力,而不是随波逐流,所谓的资源对成熟大公司其实只是锦上添花。

职场中,从来不缺努力的人,形形色色不可控的因素也很多,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可以了解自己,定制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